“老媽,對不起,請您原諒我!”“既來之,則安之。我在家等你!”當見到已92歲高齡的老母親,65歲的罪犯王某長跪在母親面前,不停地磕頭懺悔,母子相擁而泣。
這一幕發生在3月31日,海南省美蘭監獄開展的2025年“春風送暖 重塑新生”親情幫教活動現場。
當天上午8時,經過嚴格的身份核對、安全檢查后,在海南省美蘭監獄各監區民警帶領下,這名九旬老人和其他罪犯家屬共275人依次參觀了車間、監舍等場所,并在監區見到了久違的親人。
在各個監區的“零距離”親情幫教現場,《法治日報》記者看到,罪犯與家屬相攜而坐,互訴衷腸,傾吐思念,互勵共勉。
王某原是一名教師,退休后無事可做,他謊稱可以辦理“入學指標”,向多名家長行騙。最終,他以詐騙罪被判刑,2023年5月進入美蘭監獄服刑。
“我本來有一個幸福的家庭,老母親在堂,孩子在國外讀書,我也有足夠的養老金,只因一時鬼迷心竅……”王某一邊說,一邊掩面而泣。
看到母親身體硬朗,家里一切安好,王某這才放下心來。“感謝監獄開展這次親情幫教,我的心里踏實多了,更加堅定了改造的信心。”他說。
“我和媽媽昨天從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趕過來,就是為了早點見到爸爸……”在三監區,黃某一邊拉著父親的手,一邊告訴記者。
自從父親因運輸毒品罪被判入獄后,她已經有6年沒有這樣與父親“面對面”坐在一起,這一天她等了很久。
“其實,在監獄的精心安排下,我昨天就和爸爸在會見室見了一面,今天又參觀了爸爸每天學習、生活的地方,我們安心多了!”黃某說。
即將臨別時,三人抱在一起痛哭不止。“爸爸,你好好表現,爭取減刑,早點回家……”一句簡單的叮囑,黃某抽泣著說了好半天。
“爸,長這么大,這是我第一次給你洗腳,真是慚愧啊,你的養育之恩我無以為報,等我出來再好好孝敬你。”在八監區,石某正在為千里迢迢趕來的老父親按摩洗腳。
看著老父親的頭發又白了許多,石某的心一陣陣發酸。他原來一直獨自在海南打工,為賺快錢誤入歧途。他說:“爸爸剛才說了家里的情況,還一直在鼓勵我,我決心放下思想包袱,洗心革面,重新做人!”
“這次有機會走進高墻,親眼看見兒子吃得飽、穿得暖,民警執法公正、耐心,作為家屬我們很放心。”走出監區后,石某的父親握著監獄民警的手久久不松開。
記者還在美蘭監獄八監區看到,罪犯親手制作椰殼、花籃、扇子等“愛的禮物”,送給家屬留作紀念;現場還有罪犯創作的剪紙、書畫作品,一筆一劃之間彰顯著罪犯的悔過之心。
3個多小時的親情幫教,一聲聲叮嚀,飽含無盡牽掛。相聚時光雖短,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場景,觸動著每一名罪犯的內心深處,充滿溫暖與希望。
臨別之際,美蘭監獄各監區罪犯集體朗誦感恩誓詞,并向親屬鞠躬送別。親屬們紛紛在心愿墻和親情卡上留下寄語,通過飽含深情的囑托和期望,助力罪犯早獲新生。
“我們說十句,不如親人說一句;打十個電話,不如一次面見!”親情幫教結束后,八監區副監區長張啟迪說,罪犯家屬走進高墻,不僅可以實地了解監獄日常管理和罪犯改造生活,而且能用親情點亮罪犯新生之路。
在海南省美蘭監獄黨委書記、監獄長、二級警務專員陳釗鑫看來,親情是每個人心底最深的羈絆,也是支撐罪犯踏實改造的堅實力量。近年來,美蘭監獄高度重視親情在教育改造中的特殊作用,每季度以監區為單位深入開展親情幫教活動,充分利用家庭和社會力量共同提高教育改造質效。
如今,美蘭監獄已走過72年奮斗歷程,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,連續22年實現監管安全“四無”目標,連續28年實現安全生產,2015年被司法部授予集體一等功。
“2025年是海南自由貿易港迎來封關運作、擴大開放之年。我們將全力守好主責主業,提升罪犯教育改造質量,保障監管場所安全穩定,護航平安海南和自貿港建設。”陳釗鑫說。